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    arrow right
    arrow right
    关闭

    揭秘|上海耀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施"玩中学"?

    学校新闻

    2021 年 12 月 07 日

    10 : 00

    • 在上海耀中幼教部的户外探索区域,几个披着披风、系上发带、戴着眼罩的孩子格外兴奋,他们时而盯着地面发呆、观察;时而举着搜罗到的各种石头、贝壳高呼,“快看,我挖到了一个宝物”、“快过来,这里有珍珠!”时而又跑向不同的同学身边,“打探”对方手上有什么宝物,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……


      过了大概半小时,孩子们冲到了学习共同体空间。教室里,由箱子与盒子组建而成的巨大船只赫然立在中央,船身在孩子们的勾画下,五彩斑斓、天马行空,船头和船尾处则粘有像模像样的两尊大炮。此刻再看他们身着的衣服,恍然大悟,他们正在进行海盗主题的探索学习。


      实际上,这群来自K4年级的孩子,已经在该主题下探索了一段时间。灵感的最初来源,是某次在资源室收集材料时,他们发现了许多纸箱,并决定制造一艘船只。搭建过程中,他们又联想到之前在图书馆读到的一本和海盗相关的绘本,这又勾起了他们将普通船只改造成豪华海盗船的兴趣。伴随着不断的尝试与改进,一艘有模有样的海盗船最终应运而生。此后,他们又动手制作了“救生圈”、“大炮”和9具有海盗元素的各种饰品,进一步沉浸在情境中。于是,也有了文章开头处,他们在户外寻宝的故事。


      在传统教育里,这样的场景不会被称之为教学场景,更多的家长、甚至教育者会称其为探索,或者再简单一些——“玩”。但在耀中,我们所遵循的教育理念,恰恰正是“玩中学”,“玩”与“学”是并列的关系;而非以学主导玩,反之亦然。在幼儿阶段实施“玩中学”这一教育方法,更符合低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,更好地将教育与“儿童本身”联结在一起。对于2-4岁的孩子而言,让他们长时间坐在教室内,由成年人灌输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,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。所以,作为幼教教师,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兴趣点,不断调整课程活动,以促进幼儿最佳、最适宜的学习探索过程。


      那么,耀中的老师们是如何了解到孩子的兴趣点,又是如何为他们创设环境的?


      正式成为耀中一份子之前,幼儿所在的家庭都会参加学校的家庭面试(family interview),这也是耀中了解孩子喜好的第一个途径。根据孩子和家人的描述,教师会在班级的建构区中配上他们所提到的各类玩具或书籍,方便孩子们入学后探索。


      成为耀中学子之后,每学期伊始,学校都会安排6周的时间让孩子们重新适应环境,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,摆脱“假期综合症”;另一方面,老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所在,并以此为根据不断创设环境、搭建课程。因此,我们时常能看到的场景是,老师们一边在近处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,一边帮助他们寻找所需的道具、或是记录下可能可以添加的道具,与他们不断的沟通交流。通过与幼儿一起工作,老师起到了鹰架的作用,帮助和支持幼儿解决问题。


      一旦老师发现了孩子们的集中兴趣所在,学生们会怎么玩?又是怎么学?上海耀中(浦西校区)幼教部中方课程主任Daisy Xu老师举了一个例子:


      有位来自K3年级的幼儿在在小操场发现了一只小蜗牛,将它带回了教室。于是,孩子们对小蜗牛产生了许多的疑惑:小蜗牛怎么不动呀? 它还活着吗?小蜗牛吃什么?它会咬人吗……?带着这些疑惑和兴趣,老师们带领幼儿寻找相关的小蜗牛书籍并参与阅读。当孩子们认识了蜗牛的成长过程,并尝试用各种方式来做记录。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,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疑惑:蜗牛妈妈会在哪里产卵呢?蜗牛会发出声音吗?为了进一步支持幼儿的学习兴趣,班级双教师又添置了新的蜗牛家庭人员。为此,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想法:为蜗牛设计一个既舒适又漂亮的新家。


      游戏的发展总是沿着幼儿的兴趣探索而发展,当孩子们发现第二只蜗牛产下了许多卵后依然十分活跃。有一天,孩子们看到蜗牛的身体从它的壳里伸展开来,有些小朋友惊叹地说道:原来我们的蜗牛有这么长,并尝试使用直尺测量出蜗牛的身体有八厘米长。与此同时,不幸的是,另外一只大蜗牛再也没有移动过它的身体。大家对此讨论纷纷,有的孩子发现了那只蜗牛的贝壳上有一处严重的破损,于是,孩子们断定蜗牛已经死了。孩子们最终决定把这只蜗牛埋在了树下,并在这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认识了小动物的生命周期。直到另一只蜗牛冬眠不动时,孩子们友善地决定将它们的家布置得暖和些,不再打扰它们冬眠。


      孩子们享受这个学习探索过程,他们视“蜗牛家族成员”为自己班级的一份子。当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探索身边的小生命,并悉心照顾它们时,随之而萌发的不仅只是了解其蜗牛的具体特征、生活方式、栖息地环境等认知过程,同时在关爱蜗牛的的体验中发展了同理心和责任感。


      不难发现,在实施“玩中学”这一教育理念和课程时,教师们不仅需要把握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基本原理,同时更需要不断观察、倾听、思考、探索、寻找、反思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游戏表现,并思考如何激发儿童的潜能、如何发展儿童的创造力、如何促进儿童发展?教师们时刻在班级双教师在回顾幼儿活动和互相讨论中,对课程计划进行及时修改、补充、调整所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。而这其实也正是我们时常听到的“生成性课程”。


      所谓的生成性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定好的, 也不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化的计划,更不是幼儿毫无目的、随意自发的活动。它富有开放性和灵活性,是在老师和幼儿互动的过程中,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以及兴趣做出正确的判断,进而对活动进行不断的调整,从而促使幼儿实现高效学习的发展过程。


     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:“儿童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,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他们缺乏观点采择的意识和能力。”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和领悟,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的把握,另一方面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了解,如此才能对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有效且及时的判断,然后做出合理的取舍,从而为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。


      于是在上海耀中的幼教部,我们会看到同样的年级,不同的班级,他们进行的主题探索是完全不同的,即便是同一个班级,不同主题探索之间,也很有可能看上去毫无关联。Daisy老师提到,在进行文首提到的“海盗主题”时,一些孩子注意到,教室里有一些植物的种子发芽了,这些孩子于是利用阅读时间翻看相关的绘本,在这些孩子的影响下,其余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渐渐被吸引过去,于是,当“海盗主题”的探索渐渐步入尾声之时,老师们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主题探索——种子发芽上去了。


     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“玩中学”,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对于传统课程,这一模式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。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可以看到的“学习成果”,家长很容易感到不安。


      但通过游戏学习,孩子们的许多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。以语言技能为例,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在不断的听、说、模仿、使用中丰富提高的。游戏通常涉及关于游戏规则的问题解决,这需要谈判和合作。通过这些接触,孩子们学会了在与同龄人玩耍时使用更复杂的语言。每堂课上,耀中的教师还会对课堂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,其连贯的语言也能帮助幼儿丰富语言词汇,而同伴间的互评也能锻炼和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表达能力。在上海耀中双语言环境的浸润下,我们的幼儿把握住了 “语言敏感期”的黄金期,为接下来深入学习语言打好基础。


      数学能力亦然。通过不同的主题探索,幼儿与各种结构材料的直接接触、摆弄、拼搭,学习了物体的形状、排序,直接感知物体的大小、长短、粗细、宽窄、厚薄等特征。在上文提到的海盗主题和蜗牛主题探索中,幼儿掌握了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,发展了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力。


      实际上,上海耀中也与家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每个学年我们都会准备至少四个learning story,记录每个主题探索是如何进行的;此外,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,我们的双教师还会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的class documentation,记录下孩子的成长过程,并为他/她在未来课程中发展哪些不同技能提供了各角度的建议。


      上海耀中(浦东校区)幼教部的外籍主任Beaumont-Bates老师指出,


      通过游戏学习对儿童来说更有意义,因为孩子们在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,这促进了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发挥积极作用。同时,许多研究表明,在允许自由探索的环境中,人类更容易学习和储存知识。


      游戏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教师在课程中的实施和引领过程中,不仅仅只着眼于幼儿在学术、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发展,它更体现在充分发挥儿童主动性,在满足儿童内在兴趣、需求的基础上,让每一位儿童自主地探索,自我建构、自我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