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    arrow right
    arrow right
    关闭

    升学之道|不迷茫的申请季,职业及升学辅导团队如何助力?(下)

    学校新闻

    2024 年 12 月 20 日

    13 : 17

    • 本期,我们将聚焦职业及升学辅导团队如何为申请者保驾护航、多国联申的策略、国际文凭考试(IB)的优势以及家长在申请过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。

    • Q: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学生一众申请者中脱颖而出?

      Phillip Lee: 第一步至关重要,那就是要写好你的个人陈述。你的英语水平应该足够出色,这也决定了你能申请到什么水平的大学。除了语言能力之外,展现真实的自我同样重要。这意味着要更深入地展现你的个性和经历。

       

     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足够坦诚。学生需要在申请文章中对自己保持开放和诚实的态度,这与高中时期常用的写作风格有所不同。在申请文章中,坦诚意味着分享个人故事和动机。例如,如果你热爱电影,就要解释是什么激发了这份热情。它为什么对你如此重要?哪些具体的电影对你产生了影响?不要只是简单地说“我喜欢电影”,而是要深入挖掘支撑这一兴趣的原因和经历。

       

      在撰写申请文章时,学生还应注重展现自己与申请大学所匹配的品质。

    • Q:我们发现了一个趋势,这几年,不少学生采取“广撒网”、多国连申的策略。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?你又会给到学生哪些建议?

      Alison Hung&Philip Lee:新冠疫情期间及之后,人们对不确定性和安全问题的担忧加剧,这一趋势尤为明显。许多家庭正在考虑多国申请策略,尤其是在亚洲,对香港、新加坡、韩国、日本甚至符合条件的大陆地区等地的兴趣显著上升。

       

      只要学生准备好管理申请流程,我们就支持他们申请任何想去的地方。这与全球化的趋势相吻合,因为机会已不再局限于本地。

       

      我的首要建议是明确优先级。每份申请都需要大量工作,管理时间线至关重要。如果你考虑申请多个国家,务必尽早与你的升学顾问沟通。他们可以帮助你制定时间线并确定优先级,因为不同国家的申请要求可能大相径庭。例如,美国和英国在个人陈述和写作要求方面就有明显的不同。

       

      对于那些将目标瞄准顶尖大学,比如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的学生来讲,尽早做好规划可谓是至关重要之举。

       

      要知道,申请这类顶尖学府往往会涉及一些额外的测试项目,并且还需要完成大量的写作任务。特别是像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这类学校,更是要求申请者提交多篇论文。

       

      鉴于此,学生从 12 年级起就与职业及升学顾问展开深入讨论,进而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申请计划,这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此外,12年级的学生会参与模拟招生练习,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申请流程。

       

      我们还制定了一项政策,限制申请的学校数量不超过12所,以鼓励学生进行深思熟虑的选择过程,避免学生感到压力过大,确保申请质量,同时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国际文凭课程(IB)的学习。

    • Q:其实市面上有许多国际高中课程,耀中为何选择国际文凭课程(IB),您认为该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?

      Bert Hall:我教过AP和IB课程,我认为IB课程在各个方面都是最出色的。首先,它要求学生从六个核心领域选择科目,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大学申请竞争力。此外,IB课程因其严谨性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尊重;它既具有挑战性,又是可实现的。

       

      在大学申请过程中,课程的难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,而IB课程恰恰符合这一高标准。其核心构成部分,如扩展论文和知识论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,还让他们掌握了大学级别的研究技能。

    • Q:申请季,家长可以做些什么?

      Philip Lee:在整个大学申请过程中,我们始终与家长和学生紧密合作。自12年级起,我们定期举办家庭会议,共同讨论学生的大学规划。我们通常会建议至少安排两次正式会议:一次在12年级第二学期,另一次在13年级开始前。

       

      当然,如果家长想要增加会议次数,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这些会议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,确保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和目标。

       

      在申请过程中,家长应赋予孩子自主权。这一决定意义重大,有助于孩子学会承担责任,为他们将来独立做出决定(如求职申请)奠定坚实基础

       

      家长应与孩子及我们坦诚相待。早期讨论申请偏好可以避免日后产生冲突和失望。

       

      在提供支持与建议的同时,家长应避免过度干预孩子的选择。与孩子一起研究固然有益,但重要的是要引导而不是独断专行。

       

      家长们务必要秉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求学与未来发展事宜。要清醒地认识到,尽管那些知名高校的背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某些优势,然而,这绝不能被视作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。

       

     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,是将关注的重点聚焦于为孩子寻觅到最契合其未来长远发展的学校,并且要时刻铭记于心:大学阶段仅仅只是漫漫人生旅途当中一段较为短暂的篇章而已,它固然重要,但绝不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全部。